English

谁叫鲁迅太沉重

1998-12-1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杨庆春 我有话说

自柳苏先生1989年4月在《读书》月刊上发表“劝文”《你一定要看董桥》后,我就在“二十四桥明月夜”,等着“董君何处教吹箫”了。在快十年光景里,意恐别人讥笑“交谈不说董桥记,纵读诗书也枉然”,所以,当陈子善先生集中“火力”“命令”——“你一定要看董桥”时,我拥有数目可观的“董桥文集”:《乡愁的理念》、《这一代的事》、《董桥文录》、《书城黄昏即事》、《董桥小品》,还有与《你一定要看董桥》(陈子善编,文汇出版社出版)一起出版的《文字是肉做的》,似乎有点三日不看董桥不知文字味也,该算“董迷”了吧。《文字是肉做的》最近才买到。

我虽算不上蛀书虫,但也不是藏书柜。书买回家就得看,当晚就翻阅起《文字是肉做的》。

“无缘对面手难牵,有缘千里来相会。”真是有缘吧,书中《叫鲁迅太沉重》一文的第一句就是“阅《大公报》见杨庆春《夏日断想》一文,说一位内地中学语文老师认为中学语文教材收鲁迅文章太多了。”我该为拙文能被藏书家、书评家、散文家董桥先生所指点,沾沾自喜、孤芳自赏半天吧。且慢!董先生继续引用着:“杨氏说:‘时代在变化,教材内容要更新。我不否认鲁迅作品的意义。但我认为,无论对于教师备课还是学生接受而言,鲁迅都过于沉重。’”还未读完这一段话,我就有些高兴不起来了。紧接着,董先生行文如行云流水,议论似快刀斩麻:“所谓‘过于沉重’,想来是指鲁迅作品所涵容的时代意义,包括他的杂文所宣示的斗争精神。纯粹从语文的观点看,鲁迅的作品肯定可以列为范本。他的长篇短篇小说尤其写得好;杂文里那股火辣刻薄的笔调倒未必适合选入课文,恐怕失之悖逆。当然,说鲁迅沉重未必完全出自鲁迅的文字,后人对他的作品的重视、吹捧、研究、诠释,在在增加了鲁迅文字的重量。”我怎么高兴不起来呢?“杨氏”认为“鲁迅太沉重”,中学语文教材收录鲁迅文章不宜太多,董先生帮“杨氏”分析找到了“鲁迅太沉重”的原因,“杨氏”有眼就要识“泰山”,兴奋起来才是!我没有理由“喜心翻倒也”,董先生应验了自己说的:“字里行间讨生活谈何容易,古今中外处处是触目惊心的筋斗。”这里“杨氏说”其实不是杨氏说,而仍是那个语文老师说。

假若董先生只读这一段后就有感而发,著文《叫鲁迅太沉重》,且认可“杨氏说”,我无话可说,也觉情有可原。如果董先生继续读了第二段,还以为那是“杨氏说”,我就有话要说。请看拙文第二段:

时代变成卡拉0K、金店金宴,教材旋即更新为OK唱法、“金饰学说”?有如此教师,年轻学生宁愿在周作人式的“静静的独白”中感受安逸,少男少女每天抄录“美文”如痴似醉,闲适、潇洒、轻飘的“个人笔调”大行于市,也就毫不奇怪了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,你所肯定的鲁迅作品的意义又能是什么呢?

读到此,诸君判断,那“杨氏说”还是杨氏说吗?第三段写着:“‘过于沉重’的鲁迅能提供给思想者的总是‘磨脑’的沉重,而轻飘者既享受不了这‘磨脑’的锻炼,亦享受不了思之快乐!”

我既然不能认可那“杨氏说”是杨氏说,自然也不会认同“杨氏说”后的“董氏论”了。

董先生认为鲁迅的“长篇短篇小说尤其写得好;杂文里那股火辣刻薄的笔调倒未必适合选入课文,恐怕失之悖逆”。鲁迅的长篇小说如《阿Q正传》、短篇小说如《孔乙己》也都是被内地中学语文课本选录的,其笔调不同样是“火辣刻薄”吗?为什么杂文选入课本,就“悖逆”了呢?

董先生说鲁迅沉重未必完全出自鲁迅的文字,原因是“后人对他的作品的重视、吹捧、研究、诠释,在在增加了鲁迅文字的重量”。由此举证说“鲁迅笔下文字向来‘周鼎’,手抄的这部《游仙窟》竟成了‘康瓠’,实在好玩”。意思是——你看,对于《游仙窟》这样一部描述士大夫文人狎妓享乐的唐人传奇小说,鲁迅都爱不释手,竟然手抄,鲁迅多么轻松自在,逍遥自乐呀!轻松自在的鲁迅怎么又全是写出“过于沉重”的作品呢?逍遥自乐的鲁迅怎能不把《游仙窟》手抄成“破裂了的空瓦壶”呢?其实,不同的人生,阅读《红楼梦》,必然读出不同的人味。所以,有人抄写《游仙窟》抄出妓女的血泪,有人捧读《游仙窟》却读出嫖客的淫乐。但我认为,鲁迅手抄此书,只是出于版本的稀少,出于对底层百姓深深的同情,出于对民瘼的一种疗救和针砭。至于是否像董先生所说的“大概真的是练好文章的秘方”,那也只是一个“大概”。这种“诠释”,就教于董先生,算得是对鲁迅的“吹捧”么?

沙叶新先生在《秋笳悲咽》一文中写道:“如今鲁迅也被某些作家嗤之以鼻了。”“如今之鄙薄甚至糟践鲁迅是何病理?也许是神态失常,反正有病。”董桥先生是一位洒脱而不失沉稳的作家,但他对一篇谈及鲁迅的文章甫读辄止,文兴大发,把自己认为“鲁迅太沉重”的理念强加于原作者,就事议事,我以为董先生有些强词夺理。如今的中国,不尽是人人有闲有钱去喝“下午茶”的中国,轻松的自然轻松,沉重的自然还沉重,而让在轻松的环境里成长的中学生,多接受一些沉重的话题,未免不是未雨绸缪。董桥先生能以为然否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